民间借贷利息计算方法(一)
根据约定或法定,金钱之债往往附有利息。利息之债系从债,产生与金额都取决于作为主债的金钱之债,民间借贷中约定利息更是普遍现象。实践中发生的借款本金数额不断增大,利息的有无及其金额问题一直是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绕不开的“争议焦点”之一。
一、民间借贷中的三类利息
1 | 借期内利息 | 即在当事人约定的借款期间内计收的利息 |
2 | 逾期利息 | 即在借款期间经过后、截止借款清偿前,就未偿还的本金所计收的利息 |
3 | 迟延履行期间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 即未按照生效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而另行计收的利息 |
由于根据《民事诉讼法》(2021年修正)第260条规定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所以逾期利息的计算又可以分为两段:一段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段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对于后者,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
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法释〔2020〕17号)第24条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就借款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法院是否支持出借方对于利息的主张,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主体 | 没有约定 | 约定不明 |
自然人之间 | 不支付利息 | 不支付利息 |
仅一方为自然人或法人、其他组织之间 | 不支付利息 | 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
所谓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是就“借期内利息”而言,当事人之间对于逾期还款的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不影响权利人对于逾期利息的主张。